其他
独创技术引领“真实净化”——一位台湾博士的创新纪实
近日,我们专访了这样一位典型环保企业的创始人——洪昆喨博士。2014年3月,他在苏州国际科技园正式创建苏州鼎德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,后被评为“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企业”。公司专注于超气态电素流技术(seef技术)和电催化技术产品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,在工业同步除硫脱硝、及工业废气治理方面有着广泛应用。值得一提的是,超气态电素流(seef)技术和电催化技术及其产品是洪昆喨博士多年研究和实验的成果,已在国内外成功获批多项发明专利,甚至世界知名石油公司“美孚”曾专门派人前来寻求合作。其特点是低能耗、零臭氧、无二次污染,安全防爆,恒定高净化效率,且具备“无二次污染”的特点。
目前,团队已累计服务十余家国内(含台湾)知名企业大客户,2020年公司整体营收达2000万元,预计2021年整体营收可达8000-9000万元。
▲鼎德电环保创始人洪昆喨博士
一场抗议引发的创新
1997年,27岁的洪昆喨来到中国大陆,在富士康集团从事工厂自动化产线研发应用。
这份工作与洪昆喨所学的机械自动化专业十分对口,他很快就得以上手,并做出了成绩。其间,洪昆喨也被频繁派驻到富士康各海外工厂,帮助搭建、升级自动化产线。
不过,工作成果的不断累积,并没有给洪昆喨带来太多成就感。相比于为公司带来效益提升,他发现自己更想做一些直接“惠及”社会、意义重大的事情。在完成了“摩托罗拉、诺基亚手机生产线的引进和完善”这最后一项重要工作后,洪昆喨果断辞职了。
跟许多台湾人一样,洪昆喨选择前往大陆当时营商环境最好的城市——苏州。“但找寻事业的落脚点这件事并不顺利。”经过大半年的摸索,洪昆喨才最终明确了答案——环保。
“这个决定源于一场亲眼目睹的抗议活动”,他回忆起20余年前休假回台湾时,开车经过一家垃圾焚烧工厂,看到周边社区的人群正围堵在门口强烈声讨。隔天,报纸上就刊登了此事,也正是通过这篇报道,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。
洪昆喨记得文章的核心观点,大意是:“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是最主流、最先进的处理方法,但过程中产生的空气污染无法避免。很多专家也正在研究一些‘未来技术’以解决此问题,等离子便是其中之一”。这激起了洪昆喨的兴趣。
虽然不在自己专业范围内,但在求知欲的驱使下,他立马买来了相关专业书籍,并大量上网搜索相关资料自学。在脑海中构建了有关等离子的知识框架后,洪昆喨迫不及待开始动手做原型机。大半年后,他成功做出了一台自己的“等离子空气净化器”,且实测效果不错。
但短暂的兴奋之后,洪昆喨不得不面临真正的难题:当时的等离子技术虽然可以用来处理空气污染问题,却有着致命的缺点——难以商业化应用。具体表现为设备损耗大、运行耗电大,且工作时会产生臭氧(浓度高了有臭味,可能致癌),即“新的污染”。
这是一个难以跨越的瓶颈,但洪昆喨不愿意就此放弃。也许是“行外人”与众不同的视角使然,洪昆喨幸运地从童年经历中获得灵感,对技术原理进行创新发展,重做了一台全新的机器:“它在设备损耗、运行耗电上有极大提升,也完全没有臭氧产生”。
作为发明者,这项基于等离子技术的“新技术”被洪昆喨正式命名为“超气态电素流”技术。
新技术的“尴尬”
▲鼎德电环保研发的基于超气态电素流(SEEF)分解技术的空气净化器
超气态电素流技术的发现,让洪昆喨激动万分。他很快基于此技术,做出一台改进型空气净化器,“纯手工打造,原型机”。与国内知名的空调厂商合作,把这款空气净化器量产并卖到千家万户,是洪昆喨最初的设想。
然而,现实却大相径庭。洪昆喨花了近2年时间,几乎跑遍国内知名的空调厂商,却没有一家接受其合作方案。无论是美的、志高,还是格力,这些有着成熟业务的大企业,没有充分的理由一定要相信一个“半道出家”的机械自动化博士,自然也无暇认真考量他所研发的空气净化器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好。
打入C端市场的计划受挫,洪昆喨开始将目光转向B端:寻求工业废气处理订单。得益于苏州工业园区引进了数量众多的世界500强企业,洪昆喨很快就找到一家准客户——“晶端显示器”公司。
为了顺利促成合作,洪昆喨主动提出“有效果,再付钱”。针对对方的需求,洪昆喨先设计、安装了一套13000-15000风量的“隧道式空气净化”装置,(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产生高能电子,直接轰击有机废气污染物,使其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,最后生成安全小分子物质,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水等。)效果出奇的好。单从耗电角度来看,洪昆喨的设备一个月仅需300元电费,而传统方案超过50000元。于是,洪昆喨顺利拿下第一个客户,“一共做了4套,营收近200万”。
▲基于超气态电素流模组技术的空气新风系统
有晶端显示器这个标杆客户在手,洪昆喨本以为后续的市场推广会更加快速、高效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
从道义上来看,环保是一项可以不计投入的事业,而从现实来看,很多企业只会按照法律法规的最低要求执行。基于这样的情况,洪昆喨的新技术比通用解决方案多出来的“废气处理成效”就显得“冗余”。而且,正规工厂都已有相应的废气处理方案,再让他们为了“超标的环保效果”而付费的难度很高,“除非他们的环保使命感很强”。这种尴尬的情况,大大提高了洪昆喨开发新客户的难度,也暴露出了公司的商业化模式过于单一。
为了维持公司运营和发展,洪昆喨继续开发新技术方案以适应更多的“污染处理场景”,拓宽营收来源。基于超气态电素流技术经验,洪昆喨率团队又研发出了“电催化水设备”并成功申请了相关技术专利。(基本原理是通过对电压、电流、结构等因素进行调控,使设备具有高能量场、可调节酸碱性、具有催化分解特性、具有强且可控的氧化还原能力,可快速产生大量自由基。)可广泛应用于工业除硫脱硝、处理VOCs(挥发性有机物,普遍具有危害性)等。
其后,洪昆喨带领公司以“超气态电素流(SEEF)”、“电催化”这两大核心技术,陆续开展商业化推广、应用,逐渐积累了数个知名企业客户服务案例,如江苏恒顺醋业、波音航空(上海)、台湾中石油、安徽华业香料等。
▲鼎德电环保研发的基于电催化技术的工业废气处理装置
创造“商业价值”
环保,几乎是一个人人都知道它很重要的行业,国家针对环保产业也出台了不少利好政策,但作为近20年环保行业亲历者,洪昆喨最大的感受却是“属于这个行业的黄金发展期似乎迟迟未到”。
尽管近年来“环保行业发展明显提速”:据企查查数据,目前大陆在业/存续的环保类企业超过5万家,绝大部分成立于近2、3年。而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也曾透露,“根据测算,2019年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大约是1.78万亿元,比2018年增长了11.3%,远高于同期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。”
但不容忽视的事实是,“这是数量的繁荣而非质量的提升”。洪昆喨表示,环保行业就像餐饮业一样,中小企业居多,且极其分散。即便有少数企业能够“问鼎”一方,但很难再向外突破地域和关系的束缚。
政策红利是环保产业最突出、最直接的红利,减少污染、让环境更好是环保企业最爱谈的愿景,但洪昆喨认为“企业可以借政策之力,也应该有使命感,但不能完全依赖政策而活,不能忘了回归到创造商业价值上”。
在他看来,环保行业真正的黄金发展期到来的前提,是大家成功探索、构建出了成熟、完善的商业模式,并持续为社会创造商业价值。回想起自己多年的创业经历,洪昆喨深有感触:“早期,即便我们的技术性能指标有明显优势,却仍然在商业化开拓上举步维艰,根源就在于没有明确创造社会价值和创造商业价值的区别。”
一家市场化运营的公司,最应该做的是与客户站在一起,为其创造价值,“因为他才是付钱的人”。基于这样的认识,洪昆喨重新梳理了公司的商业模式:一方面,持续服务好企业客户的“减排控污”刚需;另一方面,基于“碳排放交易”的市场机制,通过帮助客户减排增加排放权收入,从而获得一部分商业价值;
此外,洪昆喨还在探索“绿色可循环经济”模式: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,从污染源中分离、整合出可用物质,并转化为各行各业可利用的原料。具体而言,洪昆喨正在推进一个“中华磐纸”项目:将矿场长期搁置的大量尾矿,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转化为生产纸张的原料。这可以从成本端大大降低纸张造价,从而制造出价格极具竞争力的纸张,实现“变废为宝”。
而为了统筹各项业务的落地与合理化运营,洪昆喨采取了设立不同子公司分别专注开发不同业务场景的方式。曾经的主体公司——苏州鼎德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将变成技术研发平台、商业模式开发平台。
据其透露,公司2020年实现整体营收达2000万。而在2021年,由于多个大订单进入执行阶段,预期公司整体年度营收将达8000-9000万。
▼